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本着多元,系统的视角来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中学,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不断在思索的问题。

  在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看来,“不要太过强化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我们在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学校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其他社会人员,都应该本着一个多元、系统的视角来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考试只是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

  “教育人都爱说一句话,叫做‘静待花开’。其实‘静待花开’的前一步是‘花开有期’。花朵有3月绽放的就有7月绽放的,有8月开的就有12月开的。所以非要在6月设定时间段来看这朵花开得怎么样,相对来说是不公平的。”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阶段性的,并不是所有孩子在关键时段都能保持持续优秀,尤其当知识挑战越来越大时。谈到考试,马景林表示,这只是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教育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不仅包括教学分数,还包括人的成长成才等一系列的内容。“我们坚持‘德育、心育、智育、体艺教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因此,马景林建议,家长评价孩子不要有即时性,要有一个时间的观念,急功近利则会容易犯错。

  与学习成绩的评价相对应,德育的量化评价远没那么简单。立德树人落地的方式和实现路径是什么?北京四中在社会实践上下足了功夫,马景林说,四中通过全员育人和整体优化,在学科渗透的基础上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他介绍,志愿服务是北京四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完善自我、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来培养学生们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教育的人文属性只有和社会属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个人发展才会相对健全。”

  “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培养了孩子们‘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谈到带孩子们去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支教,马景林难掩骄傲地分享道:“支教的经历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收获甚至是冲击,有多位临近毕业的高三学生在文字中表述,‘我一辈子都会关注乡村教育,并励志要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工作’。”马景林强调:“档案留存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反思回顾的记录,日后通过这些内容去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觉得这很有价值。德育的量化是非常难的,我们的活动设计能带给学生这样的心理感受,便是德育评价最有效的部分。所以不能量化的德育,要用有效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真实反应。毕竟有些量化是精准到数字的,但数字背后的东西不一定准确。”

  在“我向教育”中反思教书和育人

  在北京四中,从高一到高三,每节课结束,学生们都会为老师送上掌声。马景林表示,老师需要掌声,这是一种反馈,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同时掌声也让老师反思,就是这节课自己有没有对得起学生的掌声和欣赏。“教师教书育人,学术词叫做‘他向教育’。实际上在‘他向教育’之前,一定要有一个面向自我的教育,‘我向教育’更强调教育教学的本领技能。”马景林表示:“教师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对自己的学科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脑科学。”

  怎样让老师既能把书教好,同时在育人方面有更强的意识和能力,马景林认为这是学校要重点考虑的,也是教师培训要重点解决的。关于师德师风,马景林希望可以将评价标准再明确一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具体落实到政治层面、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等。

  “老师特别想把教书和育人这两件事都完成好。”马景林说:“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试卷上很好地表现,获得的成就感远不如解决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带给老师内心的愉悦和骄傲来得深刻。”他进一步阐述说:“老师教出一个高分学生当然会高兴,只不过这种情绪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由不佳状态进入到良好状态,进而去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孩子们慢慢成长、发展起来,这会成为老师一辈子的记忆。”因此,他强调要情理交融地去寻求师生关系中的一种平衡,通过教学的实施过程去展现教育的魅力。

  在中小学理性开展劳动教育

  “之前我在负责高三工作时,曾在二模考试之后的周日,要求学生在家休息时必须完成两件事,清扫地面和刷碗。刚开始就遭到了家长的反对,我说先别急,两周之后我们再来看效果。”马景林说,后来果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为什么要给学业繁重的高三学生安排家务呢?“因为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再去回头看待自我的学习,往往能获得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平缓的心境。”

  “聪明的家长一定会把孩子的劳动习惯作为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去培养。为什么?因为这背后蕴含着责任意识。”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必须的,劳动对于自我的成长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马景林认为,“学生的自我学习也是劳动”,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就要让孩子们以一种他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践行这些劳动理念。在四中,高一初一学生种地干农活,高二初二负责校园公共区域卫生,高三初三进行阶段性的劳动。怎样理性地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马景林认为还是要结合实际。“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懂得自食其力和责任意识,要帮助孩子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愿意劳动。”学校设置了通用技术课,让孩子们学会动手缝衣服、做简单饭菜。“学完之后能启发他们动手,我觉得这很关键。”

  小编小记: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是北京四中的育人理念,学校期望在日常教学和育人中,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而在对马景林校长的采访中,从他所介绍的“多元、系统”的育人视角,“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促使师生共同成长,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要求里,学校育人理念也始终体现在其中。

  一名合格的学生需要能够在学习中增长智慧、能够在未来学以致用,实现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一名教师需要不仅能够教书,也能够育人,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塑造他们的品格。从1907年建校开始,在过去的110多年里,北京四中虽历经沧桑,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从未动摇,一代代的四中人都在不断践行使命。从学知识到学以致用,从教书到教书育人,校园的时光锻炼了学生也历练着老师,相信在未来,在这种理念下成长起来的这群北京四中的孩子和老师们,也将在增长智慧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最终将收获到受益一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藏”。